骨料含泥量高可能会带来以下危害:
🔸1. 降低混凝土强度:泥土会削弱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粘结力,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、抗拉和抗弯强度。
🔸2. 增加混凝土收缩:泥土含量高会导致混凝土干缩增大,容易产生裂缝,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。
🔸3. 降低混凝土抗渗性:泥土会阻塞混凝土中的孔隙,降低其抗渗性能,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渗漏。
🔸4. 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:含泥量高会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,增加坍落度损失,可能导致施工困难。
🔸5.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:增加混凝土受腐蚀和风化的风险,缩短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。
🔸6. 增加外加剂用量:为了达到预期的工作性能,需要增加外加剂的用量,从而增加成本。
🔸7. 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:降低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冻能力,使其更容易遭受冻融破坏。
骨料含泥量的控制标准会因混凝土的用途、强度等级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而有所不同。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下的骨料含泥量控制标准:
🔸对于有抗渗、抗冻、抗腐蚀、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,粗骨料中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.0%,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.5%;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%。
🔸对于高强混凝土,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要求更为严格,含泥量不应大于0.5%,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.2%;同时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%,.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,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%且不应大于8%。
🔸在实际工程中,需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来确定骨料含泥量的合适标准。此外,行业标准《普通混凝土用砂、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》JGJ 52 也对骨料的质量及含泥量等指标有详细规定。
🔸控制骨料含泥量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非常重要。含泥量过高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、增加收缩、降低抗渗性和耐久性等。在骨料的选择、生产、运输和储存等环节,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含泥量,例如选择优质骨料、加强骨料的清洗和筛选等。
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🔸1. 源头控制:选择质量好、含泥量低的骨料供应商,并要求其提供含泥量检测报告。
🔸2. 进料检验:在骨料进入搅拌站时,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,确保含泥量符合要求。对于含泥量超标的骨料,拒绝接收或进行处理。
🔸3. 冲洗骨料:设置骨料冲洗设备,如洗砂机,对含泥量较高的骨料进行冲洗,降低含泥量。
🔸4. 储存管理:骨料储存场地应做好排水和防雨措施,避免雨水携带泥土进入骨料堆。
🔸5. 分级堆放:不同含泥量的骨料分级堆放,避免相互混杂。
🔸6. 优化配合比:根据骨料的实际含泥量,调整混凝土或砂浆的配合比,以保证产品质量。
🔸7. 设备维护:定期检查和维护骨料处理和输送设备,防止泥土在设备中积累并混入骨料。